一、什么是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招生来说的。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中重新选择具体。
二、大类招生如何填报?
1、大类名称相同,包含不同
按大类招生在报考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会发现,目录中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所包含的也不同。以北京2016年各校招生为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经济学类,包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3个,大学的经济学类,则包含的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金融工程和产业经济学6个,武汉大学的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基地班、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和保险学6个。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9个;兰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含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5个。
所以,各省考生在报考时,要认真阅读本省当年下发的《招生目录》,看清所报学校的招生,确定自己喜欢的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以免漏报、错报。
2、二次分流选要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通过本科阶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学习,学生较终还是要确定具体方向的。许多考生想当然地认为再次选择时会以个人意愿为准,但实际上二次分流并非如此简单。
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目前,国内高校大类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这种模式较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才选择大类,可在选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这样一来,“热门”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
所以,提前了解所报院校将来分的相关规定,是很有需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的去向。
3、大类与按招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大类招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为不了解大学设置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一个先了解后选择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选择又“一选定终生”的矛盾,使考生能够先进入大学学习基础课程和学科技能,后根据兴趣、个人特长等选择合适的,再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按招生也有其优越性。从一开始进入大学便确定,学校能够更早对进入该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具体素养的培育,接触知识、实践,甚至跟随导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学习。按类招生和按招生各有其优势,需要结合考生自身的情况才能评价其适应性,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思考。
即便按招生,目前很多学校也采取按类培养的方式进行,甚至几个相近类第一年公共基础课程全部打通,第二年的学科基础课打通,是一种相对宽基础、广适应面的培养模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无论是招生还是大类招生,考生在大学完成学业后都将以具体的毕业。考生现在也不必太纠结是类还是,在报考之前考虑清楚今后自己发展的兴趣大方向所在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