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市2019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整理!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4-15 17:56:18

  很多学生在考完试后,都比较关注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较近广西三市2019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会在后台留言找老师要本次考试的试题答案,下面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没练习的学生可以试做一下,做过的学生可以核对一下自己的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三市2019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整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中国书院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书授业,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养文化的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撑起心灵的绿荫。

  从古至今,中国书院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既有国学底蕴的根,也有民族精神的魂。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寒窗苦读,心忧天下。近日跟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实地走访六大书院,近距离接触书院里的家国精神——岳麓书院英勇抗元的忠孝节义;石鼓书院康济时艰的耿耿忠心;鹅湖书院“千古一辩”的贵和尚中;白鹿洞书院敦化育人的德才兼修;问津书院薪尽火传的文化自觉;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尊师重道……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国脉相连,书院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亦涵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先贤之声传颂千年,至今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在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院以古老智慧解答现代问题,为人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的绿荫。党员干部面对名利诱惑时,多念念范仲淹在嵩阳书院高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键盘侠”一逞口舌之快时,多想想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为“论敌”陆九渊之见解“感佩潸然”。修身应“言忠信,行笃敬”;接物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处事应“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传统书院经千年所锤炼的中国智慧,既为现代人提供一处安放心灵的归处,也为构建美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风俗提供借鉴。

  信息化时代,古老的书院如何返本开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不应只是存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它更应当是扎根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文脉因人而兴,亦因人而系。要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大家的用心呵护。目前,各地书院正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与尝试——国学论坛、新生会讲、经典诵读、课外拓展、网络传播……书院在与其它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相谐相生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生态体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是“以文化人”的精神玦宝,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千年书院经时光打磨,其长久而永恒的智慧仍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守住书院根脉,呵护书院历史,激活书院文化,古为今用。去芜存菁,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与魅力。

  (宋子节《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书院,传承到现在,中国书院已拥有丰厚的国学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B. 在当今社会,传统书院经千年所锤炼的中国智慧,也可以为构建美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风俗做出贡献。

  C. 目前各地书院进行的多样化的探索与尝试,正是为了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D. 中华传统文化生态体系离不开传统书院,因为千年书院正是建立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时间为脉络,论述了中国书院在滋养文化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B. 本文既写了传统书院,又写了现代书院,着重分析了我国传统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异同点。

  C. 文章以引用论证的方式论述了传统书院的先贤之声仍然能解答现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紧扣题目,以正面论证为主,逐层推进论述自己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有很多的仁人志士在书院寒窗苦读,他们在书院不但学习文化,更加冶炼自己的人格,体现出书院里的家国精神。

  B. 书院与其它文化生命体多进行交流互动,彼此相谐相 生,可以让古老的书院返本开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C. 生活中 ,如果我们在接人待物上遇到问题,不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这正是书院给予我们的经千年锤炼的智慧。

  D. 如果我们用心呵护书院,守住书院根脉,古为今用,去芜存菁,就可以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与魅力。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议与分歧。D项,“千年书院正是建立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较后一段指出“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是‘以文化人’的精神玦宝,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此处并未特指“千年书院”。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分析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着重分析了我国传统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异同点”与原文不符,原文重点论述了传统书院在滋养文化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未与“现代书院”作比较,而是强调如何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分析不正确,“体现出书院里的家国精神”的不仅仅因为书院教授文化,冶炼人格;更重要的是,书院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所涵养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岳麓书院英勇抗元的忠孝节义,石鼓书院康济时艰的耿耿忠心等等。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正如农耕养殖取代狩猎采集、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是时代的必然一样,在生产力明显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技术创新支撑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的涓涓细流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所言,未来30年中的较大财富和较有意思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共享领域。到2050年,较大、发展较迅速、营利较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分享要素的企业。可以被分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分享,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分享。在我们历史的这一刻,将从未被分享过的东西进行分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分享,是事物增值的较可靠的方式。到那个时候,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物品、信息、能源和服务;生产率极高、边际成本接近为零,权被使用权所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所代替。

  总之,在各种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技术创新应 用的步伐不会停止;同时,人们已经被激发出来的对更方便快捷、体验优化的服务的需求不可能被重新抑制。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强大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共享经济新业态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

  (“华景时代”共享经济: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是不能从别人那里分享的)

  材料二:

  “共享经济”规模(亿元)

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

  (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了百姓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以共享单车为例,它的出现时解决人们出行的“较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使得都市中原本已被边缘化的自行车重回人们生活中。对公共交通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也在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有利于较大化地利用公共道路。而共享汽车、共享玩具等平台的出现,有利于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从而让大众廉价地共享这些资源,更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商品经济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共同促进了人们对人和物关系的观念发生改变,人们更看重使用而非占有,更多人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过一种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物品的生活,这是一种减量化的生活——而这正是共享经济出现的内驱动力。

  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的困局仍然待解。

  首先是资源浪费问题。当前,虽然共享经济大打“数量战”的竞争行为有所缓解,但泛滥、堆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恶果已经形成。据统计,去年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达到20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30万吨废金属。它们中有多大比例能在后续回收环节被“吃干榨尽”很难预计。

  其次是维护问题。在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地铁站口工作的某共享单车维护员老陈告诉记者,平台为节省开支,已经减少了搬运共享单车的车辆,“虽然现在投放的新车少了,但坏车变多了,总体上工作量并没有减少”。

  自共享经济出现以来,私占、私藏、恶意损毁等现象时有发生,而相关运营平台在起初执行的却是“重扩张、轻维护”的运营思路,导致对共享经济运营模式的探索并未出现大的冲刺,这也成为困扰当前共享经济生存的大问题。

  (《人民日报》:共享经济如何活得更好?)

  材料四:

  共享模式的风生水起,吸引着资本大举进入,让不少资本把共享模式当成较能变现的风口。有投资团队在一个小时内就决定投资某共享健身项目,并完成了打款,足可见共享模式的吸引力。资本流向固然是由市场决定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比选择地盘更重要的,是如何守住、守好地盘。在这方面,一些新兴共享模式显然尚未做到尽善尽美。比如,有的共享健身房名不副实,仅有一台跑步机,以至于有网友谑称“把跑步机搬到小区里,就是健身房吗”?而一些共享项目也因管理不当极其耗费资源,引发公众担忧和遗憾。凡此种种都提示人们,共享经济不仅要把选题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

  把共享经济的文章做好,不能只是把共享当成噱头,只拿共享说事而缺少真诚。对创业者与资本来说,在商业布局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否则辛苦选择的先机有可能得而复失。而对相关部门来说,监管是共享业态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容有失。以让“青少年想唱就唱”的迷你KTV为例,它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诉求,但也给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出了管理难题,比如,经营者是否应该取得相关许可?备案制管理让新业态飞速发展,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回答好这些问题,是规范共享经济的题中之义。

  (《人民日报》评共享经济:不仅要找好选题更要做好文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如农耕养殖取代狩猎采集、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是时代的必然一样,共享经济新业态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

  B. 2014年后,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但是仍然稳步增长,2020年将冲刺10万亿元。

  C. 共享单车、汽车、玩具带来了百姓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

  D. 因共享模式的吸引力,有的投资团队没有把选题找好,在一些项目上仓促投资,对项目管理不当极其耗费资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未来,想让事物增值,较好的方式就是将该事物进行分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分享。

  B. 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80亿元,预计2020年,规模将冲刺10万亿元。

  C. 运营平台执行的“重扩张、轻维护”的运营思路,成为困扰当前共享经济生存的较大问题。

  D. 投资团队只要把选题找好,就能做好共享经济的文章,就能拥抱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

  6.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共享经济”走得更远更好?

  【答案】4. C 5. B

  6. ①首先要把共享经济选题找好,做好商业布局。②注重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体验。③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C项,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表述不正确。根据材料三的表述,共享单车、汽车、玩具的出现,首先有利于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然后,让大众廉价地共享这些资源,从而逐步带来了百姓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A项分析错误,“想让事物增值,较好的方式就是将该事物进行分享”这只是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所预言的,属于猜想,还不能当做是必然结果。B项的分析正确。C项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相关运营平台在起初执行的却是‘重扩张、轻维护’的运营思路”,导致对共享经济运营模式的探索并未出现大的冲刺,这才是“困扰当前共享经济生存的较大问题”。D项分析错误,“只要……就……”是充分条件,这与原文不符,材料四指出“共享经济不仅要把选题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阅读材料内容,分析可知,影响共享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有如下三条,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办法:一是共享经济的选题要选好,即进行好共享经济的商业布局。二是把共享经济的文章做好,即共享经济要注重 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体验。三是政府监管不力,要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窗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r)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eriele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e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才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座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子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饿了就要吃,渴了就得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讨债),你愈不知道,怕去开,你愈想知道究竟。愈要去 开。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声音,他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

  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 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由春天入笔,引出“窗子”话题,在作者看来,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和给太阳晒的懒洋洋的风,连鸟语也琐碎而单薄。

  B.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欣赏的是阴沉中的一缕阳光,闷郁中的一丝丝光亮。所以,愿独自留屋内,享受如画风景,细品人生滋妹。

  C. 作者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来论述窗对屋里的意义,进一步说明门和窗的区别。也就是说,门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窗打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

  D. 钱钟书先生将我们每个人每天速看见的窗户和门的意味写得让人吃惊,独特的视觉和幽默,深刻的思想和生活的情趣就都淋漓尽致了。

  8.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门”和“窗”有什么不同?包涵什么深层含义?

  9. 钱钟书先生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请从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答案】7. C 8. 门和窗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能否供人进出,而在于窗子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在屋子里就可安坐享受春日的美景。门表示欲望,窗子表示享受。门打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窗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9. ①文章语言平实简约。②将精深的人生哲理,通过“门”和“窗”两种常见之物表现出来。③用托物言志为我们展示了窗文化这道风景,寄于作者深沉的思索。④表现作者那淡泊名利,甘居寂寞的情怀。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把握作品内容。然后对照所给句子逐个排除。C项分析错误,作者引用了陶渊明的两句诗,是为了说明窗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原文,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找出相段落,然后可以分析概括。阅读文本,分析可知,门和窗的作用的区别在于:二者都是供人进出的;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在屋子里就可安坐享受春日的美景。“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因而,门代表的主要是物质需要;而窗增添了屋子于人生的意义,屋子成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场所。门表示欲望,窗子表示享受。门打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窗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散文语言要求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达技巧;四是布局谋篇技巧。本文语言平实简约,平白如话,如“门是人的进出口”“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等。寓深邃哲理于日常事物之中,通过“门”和“窗”两种常见之物,将精深的人生哲理表现了出来。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引用古诗词,向我们展示了窗文化这道风景,寄于作者深沉的思索。寓情于物,通过对门和窗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表现作者那淡泊名利,甘居寂寞的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陕西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陕西、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明史·顾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 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也有使用。

  B. 侯:爵位,又称封爵、世爵,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 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有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进攻张士诚时,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使敌军大乱。

  B. 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 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 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附祭功臣庙。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后来受他的牵连被杀,爵位被剥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2)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

  (2)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攻取山东。句中,“数人”是“帅”的宾语,与不能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五太子”来援助的是“薛显”,“又败之”中,“败的”是“五太子”。因此,“薛显”与前句不能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A项断句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表述有误,五等爵位顺序不正确,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爵。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C项分析错误,“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 世”与原文不符,在洪武七年,顾时曾被召回,中间有间断。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耀兵,炫耀兵力;获,俘虏;劲将,得力将领。(2)麾下,率领部下;引,退;获,缴获。

  【】参考译文:

  顾时,字时举,濠州人。风流倜傥,有胆略。跟从太祖渡江,积功从百夫长晋升为元帅。攻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晋升为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占据濠州,顾时跟从平章韩政讨伐,使之投降。进攻张士诚升山水寨,率小船绕过敌船,敌人在船上俯视讥笑。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 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攻取山东。

  洪武元年(1368),被任命为大都督府副使并兼同知率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黄陕西北,使舟师得以从临清到通州通行无阻。攻下元都,和诸将分守古北各个隘口。跟从大军攻取平阳,攻克崞州,俘虏王信等四十六逃将。攻取兰州,围攻庆阳。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其击败,俘虏敌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又平定了庆阳。徐达班师回京,命令顾时带骑兵经略静宁州,赶跑了贺宗哲。西边得以全部平定。三年,晋升为大都督同知,赐封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

  四年,担任左副将军,协助傅友德率陕西、陕西的步、骑兵讨伐蜀地。顾时从兴元进克阶、文,在汉州打败了蜀兵,于是攻克成都。第二年协助李文忠北征,分兵进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士兵疲乏而不能作战。顾时率麾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其辎重、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平。过了一年,被召回。八年再次镇守北平。十二年顾时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安葬于钟山。追封为滕国公,谥号襄靖,牌位附祭功臣庙。

  顾时能以少胜多,沉鸷不伐,深得皇上器重。他的儿子顾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1382)继承侯位,担任左副将军,平定龙寇有功。二十三年追查胡惟庸党,榜列群臣,顾时名列榜首,顾敬受牵连而被杀,爵位被剥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祢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B.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

  C. 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

  D. 此诗中的“帆”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帆”,两者写法是一致的,表现了诗人因李曹东去的惜别之情。[来源:Z+xx+k.Com]

  15. 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情”相融的巧妙之处。

  【答案】14. D 15.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较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D项分析不正确。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二者写法不同,但表达的情感相似。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这是写景。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渲染出昏暗沉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诗歌赏析:[来源:学科网]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 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来源:Z*xx*k.Com]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琵琶女在京城时艺高貌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

  【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妆成每被秋娘妒 (3). 停杯投箸不能食 (4). 拔剑四顾心茫然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另外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需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本题需要注意以下易错字的书写:妆、箸、浊、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的一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看得见从童年到老年,但是这个过程却是 。人说心路历程,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路。心有 ,路有曲曲折折。

  生命就是生老病死,听起来简简 单单,( ),或喜或忧又或者灾难福报。每天都有不同的境况,心思也是 ,事实上人生几十载谁都会经历生经历成长经历病痛直到归去,可是这其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谁又能看得清道得明。

  人活着不是每天都顺心如意,也不是每天都苦痛缠身,世界每天在改变,人心也在变,本来简单的人生却随着改变变成复杂。生命就是这样,看起来就是一条经历生长经历衰败的路,但路上却又有 的事物在等着你。

  今天你或许一无,但或许明天你可以荣华富贵;今天你荣华富贵,但明天你指不定一无。谁也不能完全掌握世间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将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百态人生。

  17. 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

  A. 可这一路上却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将等着你

  B. 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一路上等着你

  C. 可这一路上等着你的却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D. 可这一路上却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等着你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扑朔迷离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千奇百怪

  B. 扑朔迷离 变幻无常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C.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扑朔迷离 千奇百怪

  D. 千姿百态 扑朔迷离 千奇百怪 变幻无常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

  A. 谁也不能完全掌握世间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将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百态人生。

  B. 谁也不能完全掌控世间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百态人生。

  C. 谁也不能完全掌握世间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百态人生。

  D. 谁也不能完全掌控世间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将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百态人生。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语段的内容要点,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然后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其次要做到所选句式能使语句表达连贯通畅,第三要注意句式之间的疏密关系。要善于比较各选项的异同,密切结合语境要求和表达需要来寻找较佳答案。本题,补写句子的上文的话题是“生命”,下文的话题是“生命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因而,补写句子的主语部分应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选项的句子中,“这一路上”指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后面不要再用“将”,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这一路上”作为补写句子的状语,承接前面的话题“生命”,应放在前面,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D项的补写较恰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变化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第①空,与上文的“谜”对应,这里应选“扑朔迷离”。据此分析,可排除CD两项。第②空,与下文“曲曲折折”对应,这里应选“千姿百态”。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第③空,与下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谁又能看得清道得明”对应,这里应选“变幻无常”。第④空,与上文“看起来就是一条经历生长经历衰败的路”对应,这里应选“千奇百态”。分析可知,A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较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划线句子中存在成分搭配不当的错误,如“掌握”“世间……变化”,应将“掌握”改为“掌控”。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存在不合逻辑的错误,如“将经历着”中,“将”是将来时态,“着”是进行时态,二者矛盾。应删除“将”。据此分析,可排除AD两项。B项修改较恰当。故选B。

  20.下面是某校一次羽毛球邀请赛关于仲裁申诉的规定,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仲裁委员会受理各队对比赛过程中各种判罚的申诉。申诉程序:1.各参赛队在比赛过程中如对裁判的裁决有异议要求申诉的,由参赛队领队赶快向裁判长提出申诉。2.其他观赛同学在比赛过程中如对裁判的裁决有异议要求申诉的,在比赛结束后整天内写出书面申诉材料,并放上证明材料,当事双方写上姓名后,拿给仲裁委员会裁决。

  【答案】(1) “赶快”改为“立即”;(2)“整天”改为“24小时”;(3)“放上”改为“附上”;(4)“写上姓名”改为“签字”;(5)“拿给"改为“交”。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提示“某校一次羽毛球邀请赛关于仲裁申诉的规定”。本题主要考查书面语口语运用。“赶快”属于口语,改为“立即”;“整天”含意不明确,并且是口语;“放上”属于口语,改为“附上”;“写上姓名”是口头语言,改为“签字”;“拿给”是口语,为“交”。

  21.请把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过90个字。

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

  【答案】思维导图一般借助PC端、移动端等工具,运用手绘或使用软件等方法完成,具有清晰、直观、有色彩、可发散等特点,其用处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所给图表是一张思维导图。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中心主题,找出主干分支及子分支,确定内容。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完整,思路清晰。本题由题干可知,所给图表的中心主题为“思维导图”,主干分支有四个,内容分别为“方法”“工具”“特点”“用处”。“方法”的子分支有两个,内容有“手绘”“软件”;“工具”的子分支有两个,内容有“PC端”“移动端”;“特点”的子分支有四个,内容有“清晰”“直观”“色彩”“发散”;“用处”的子分支有四个,内容分别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考生围绕“中心主题”,逐一分支表述清楚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标准和性别气质。不过,近几年来,一些占据荧屏的年轻男演员在服装、发饰乃至举止上逐渐“女性化”,性别模糊趋势逐渐加剧,比如很多男演员爱美、爱打扮,说话娇滴滴的,甚至有兰花指、捂嘴笑等女性化动作。这种男性“阴柔美”,引发不少争议。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语文试题
上一篇: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分享,考生收藏! 下一篇:省七市(南通……)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分享!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