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庆中学高三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8-24 15:50:54

  开学考试的语文科目已经考完了,同学们考的怎么样呢?开学考试对于同学们而言是重要的,通过入学考试,同学们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现状,为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黑大庆中学高三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仅供同学们参考。
黑大庆中学高三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黑大庆中学高三年级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开学验收考试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产业为支撑的经济。经济增长理论一般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资本、劳动、技术等因素,与传统经济相比,影响数字经济增长的这些因素具有新的特点。

  一是资本要素具有新的特性。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资本表现为物的被动的特性,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数字化制造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为“物”的特性。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何谓智能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区别在于,前者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资本会因而获得“生命”,因此在智能化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与之间的竞争,就不仅取决于资本数量的多寡,更取决于资本具有何种类型的智能和何种质量的学习能力。

  二是劳动者的地位出现新的变化。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还会表现为人力资本与智能机器人的竞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人与机器的竟争,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其竞争性质产生根本变化,其竞争不仅体现在体力劳动上,而且还会出现在脑力劳动领域,机器不仅可以替代人的“手”,而且可以替代人的“脑”。

  三是创新将呈现出多点、多处、多国、多层次的分布式创新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具有全新的特点,即由过去的采摘果实类创新转向重组式创新,创新速度大幅度增强。在采摘果实类创新模式下,一项新的技术出现的初期,因为技术不成熟、应用范围有限,收益只能是涓涓细流,当这项技术得到提升、扩散后,其收益将变成滔滔洪流,随着技术扩散潜力的消亡,收益又将复归为涓涓细流。重组式创新就好比育种时将现有植物进行杂交,产生新的品种,这些品种将作为新的品种进入原有品种库中,如此循环往复,植物的品种将会越来越多,呈现出指数化的增长。以重组式方式进行的创新,创新速度大幅度增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重组式创新提供了极大便利,推动着创新范式从采摘果实类创新向重组式创新转变。

  资本、劳动以及技术创新的上述新特性,决定了数字经济将是一种终身学习型经济,社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是否能在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影响这种能力的因素虽然复杂,但一个可利用或动员的知识资本存量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知识资本源泉,是扩大一国可利用的知识资本存量的较有效的办法。因此,扩大开放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张其仔《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四次工业革命早已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为“物”的特性。

  B.经济增长的理论认为,对于数字经济,影响其增长的源泉仍只是资本、劳动、技术三大因素。

  C.采摘果实类创新中的技术一般会经历不成熟、提升并扩散、潜力消亡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D.扩大开放能加快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又为重组式创新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为前提,论述了影响数字经济增长因素的新特点。

  B.文章分析创新特征时,把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分成了采摘果实类和重组式创新两种。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资本”“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差异。

  D.文章通过论述资本、劳动及技术创新的新特性,证明应扩大开放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四次工业革命使人与机器的竞争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主要就在于智能机器人能替代人的“脑”。

  B.重组式创新是可将新创新成果与原成果不断重组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故其成果呈指数化增长。

  C.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好国际知识资本源泉,是扩大一国可利用的知识资本存量的较有效的办法。

  D.智能化时代,一个资本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和学习能力比拥有的资本数量更重要,更值得关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增强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大多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增强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月收入 年收入 调整前年纳税额 调整后年纳税额 减税额 降幅

  5000 60000 140 0 140

  10000 120000 3876 1001 2875 74%

  15000 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

  20000 240000 24120 10151 13968 58%

  50000 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

  80000 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兄弟姐妹数量(个) 赡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 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年)

  低收入人群 33[来源:学科网ZXXK] 1.88 2783 38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43 5172

  中高收入人群 67 1.96[来源:学,科,网] 5463 22 2595

  高收入人群 72 1.69 6426 18 2143

  平均值 67 1.98 5397 37 4402[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个税起征点增强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 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较大受益者。

  C.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D.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较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较少,因此较赠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新个人所得税法有创新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增强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社会各界都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出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

  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意,在涉及民生的多个方面充分凝聚了各方共识,具有积极意义。

  D.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6. 根据材料三、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两点理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增强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大多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增强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月收入 年收入 调整前年纳税额 调整后年纳税额 减税额 降幅

  5000 60000 140 0 140

  10000 120000 3876 1001 2875 74%

  15000 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

  20000 240000 24120 10151 13968 58%

  50000 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

  80000 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兄弟姐妹数量(个) 赡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 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年)

  低收入人群 33[来源:学科网ZXXK] 1.88 2783 38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43 5172

  中高收入人群 67 1.96[来源:学,科,网] 5463 22 2595

  高收入人群 72 1.69 6426 18 2143

  平均值 67 1.98 5397 37 4402[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个税起征点增强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 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较大受益者。

  C.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D.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较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较少,因此较赠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新个人所得税法有创新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增强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社会各界都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出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

  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意,在涉及民生的多个方面充分凝聚了各方共识,具有积极意义。

  D.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6. 根据材料三、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两点理由。

  黑大庆中学高三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关注云南秦学教育网。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三
上一篇:湖北教育联盟2020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试题和答案公布! 下一篇:怎样赏析《长恨歌》?原文+赏析+翻译!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