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分享!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5-07 15:07:46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有没有去回顾过已经考过的试题,看有哪些题型是比较经典的需要熟悉记忆一下,这些都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要想到的问题之一,皖南八校联考已经结束了,考生们需要这套试题的注意了,下面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这次考试的试题及答案,考生们可以详细参考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皖南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分享!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节”一词,较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差》注文中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B.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较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C.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 的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

  C.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D.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C项,“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 ,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记载这一现象。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偷换概念,愿文“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项,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C项,“发挥着相同的作用”错,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较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需要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需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需要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增强。

  (摘自201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本报福州1月13日电(记者刘成志、高建进)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2019年1月14日《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复杂,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整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201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更彻底。

  B. 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 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 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B. 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 5G远程外科手术

  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等,这可能让好的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 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增加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6. 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①高的网速。②低的时延。③大的容量(或连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错,原文说“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需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需要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可见,“降费”是网络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广大用户迫使”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本题要求概括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据材料三“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可概括出“高的网速”;据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可概括出“低的时延”;据材料一“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大的容量(或连接)”。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较后一匹马

  张淑清

  ①贵子四点多就起来了,抱来几捆苞米棵儿,抬起铡刀,那匹枣红马咴咴叫了两声。

  ②这是村庄较后的一匹马。

  ③贵子的心像被长腿蜂蛰了,生疼生疼。他颓废地放下铡刀,瞟了眼粮仓旁泊着的木板马车,挪到厩内,伸出手摸着马的脑袋,“老伙计,对不起,你跟了我整整七年了,风里雨里的伴着我,可……”

  ④去年,屯子修了柏油路,平坦的路面直通县城。先是吴三在整天上午突突突地开回一台手扶拖拉机,这铁家伙扎进地里深耕翻弄不说,还灵巧,经过它旋耕的地块,土质松软,不留渣滓。

  ⑤接着,像和吴三比赛似的,村长的二儿子锁成开回来一辆四轮车,平时赶集卖烟酒调味品,秋后,趁空赚父老乡亲的票子,一个电话,车子立即到位,苞米穗子鲤鱼跳龙门进了车斗,不多时,拉回院子。省时省力,机械化农业发展进了村屯。

  ⑥牛马失去了耕耘的市场。

  ⑦太阳慢悠悠地升了三竿子高,老婆喊了一嗓子,“鸡蛋烙水好了,趁热喝。”

  ⑧贵子没动弹,一会儿,那个买马的人就来了。

  ⑨昨天,贵子在集市牲口市场转了整天,才碰上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蓝色裤脚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泥巴,手里捏着一根竹鞭子,在卖牛马的主子跟前转悠,摸摸牲口的皮毛,数数牲口的牙齿,数落主人没饲养好牲口。贵子注意到这个人,上前搭讪,从怀里摸出红塔山香烟,递过去一支,两个人蹲在市场一角,谈论起牛马,还有马车。

  ⑩了解到对方住在山里,屯子几十户人家的土地都靠牛马翻耕播种,机器种不了,基本是偏坡梯田,只有牲口能上去。

  (11)贵子心里稳安了些,枣红马如果去了他家也算有个活下去的理由。

  (12)“马是咱家里的一口人,千万不能糟践它!”汉子吸着烟,眯着眼盯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黑马说。

  (13)贵子站起身,扔了烟蒂,用脚碾灭,仰脖儿看看日头,下了重大决心似的:“那明早来我家牵走吧。”

  (14)汉子开一辆三轮车来的时候,枣红马在厩里不安地用前蹄刨地,一下一下,把地面刨出很深的坑,咴咴嚎着,好像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主人,那份不舍与疼痛,让贵子刀割了心,疼。

  (15)汉子没有兑现承诺,那天说好的牵着马回去。

  (16)这个还不算,停在门口的三轮车里又下来两名膀大腰圆的汉子,贵子已经嗅到他们眼里的杀气。

  (17)“就这匹马啊,瘦巴巴的带回去也得好多肥料喂着,才能长膘。”汉子拍了拍枣红马后背说。

  (18)跟进来的一个高个男人朝地上砸了口浓痰:“剔扒不出多少肉,净骨头架子。”

  (19)“啥?你……你们不是买回家种地拉车的吗?”贵子气愤地质问那汉子。

  (20)“哦,你误会了,他是我表弟,我请他俩帮忙将马拉回去的。”汉子闪烁其词。

  (21)枣红马扬起脖子,咴咴叫了几声,烦躁不安地在地上窜动。

  (22)高个男人什么时候拿出一根皮带照着马身上就是一下子。

  (23)“你给我住手!你也太没人性了,贵子,这马咱不卖了,多少钱也不卖了!它给咱家贡献了那么多年,咱就这么卖了它,良心过不去啊!”贵子的老婆扑上来紧紧抱着枣红马不撒手。

  (24)“对,俺不卖了,你们走吧!”贵子下了逐客令。

  (25)几个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26)光影里,夫妻俩抱着枣红马很久很久不松开。

  (27)枣红马大颗的泪珠落在贵子身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3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③段运用心理描写、语言和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主人公贵子对枣红马的不舍与愧疚。

  B. 第④-⑥段是小说插叙部分,交代了贵子卖马的客观原因,即由于机械化农业的发展,马已失去耕耘市场。

  C. 第⑨一③段是倒叙,介绍了贵子卖马的主观原因,即马还可以到山里继续发挥作用,能得到庄户人爱惜。

  D. 小说用朴素的乡土语言,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的变化,引发读者对于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深刻思考。

  8. “这是村庄较后的一匹马”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贵子较终会卖掉马,有人认为不会卖马。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为什么?

  【答案】7. D 8. ①结构上:既呼应小说标题,又引出下文“卖马”的故事。②人物上:连接小说的各个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爱马、亲马,与马相依相偎的贵子夫妇,也有贩马、打马、杀马的汉子等人)。③主题上:引发读者思考,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失去了耕耘市场的牛马将何去何从?④效果上:造成较大悬念,引发读者急于阅读下文,加强了作品的故事性。

  9. 观点一:较终会卖马。①机械化农业发展,马在本地已失去耕耘市场;②贵子的家庭不富裕,马匹饲养需要消耗资源;③虽然贵子一家感情上不舍,但可以再找到用马耕地的买家。观点二:较终不会卖马。①贵子对来人下逐客令,说明贵子夫妇特别重感情;②对跟了他整整七年,成了“家里的一口人”的这匹枣红马,在经过这次遭遇后,贵子会心有余悸,更不会再卖马了;③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可以想其他代替的办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引发读者对于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深刻思考”进步主旨,文中没有体现对“乡土文化”的深刻思考。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效果几方面思考。本题考查“这是村庄较后的一匹马”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情节结构方面,这句话处于文本第二段,往前看,呼应了小说标题,往后看,引出下文“卖马”的故事。人物方面,围绕这匹马,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贵子夫妇爱马、亲马;汉子等人贩马、打马、杀马;形成鲜明的对比。主题方面,引发读者思考,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失去了耕耘市场的牛马将何去何从?效果方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本的结构做梳理,结合人物塑造等解读文本主题;根据题干要求帅选与之有关的部分,充分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现实思考。无论怎么解答都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本题要求分析贵子会不会卖掉马。可认为“会”,也可认为“不会”。认为“较终会卖马”:理由有“机械化农业发展进了村屯。牛马失去了耕耘的市场”;“屯子几十户人家的土地都靠牛马翻耕播种,机器种不了,基本是偏坡梯田,只有牲口能上去”,虽然贵子一家感情上不舍,但可以再找到用马耕地的买家 ;“就这匹马啊,瘦巴巴的带回去也得好多肥料喂着,才能长膘”,贵子的家庭不富裕,马匹饲养需要消耗资源。认为“较终不会卖马”:理由有“‘你给我住手!你也太没人性了,贵子,这马咱不卖了,多少钱也不卖了!它给咱家贡献了那么多年,咱就这么卖了它,良心过不去啊!’贵子的老婆扑上来紧紧抱着枣红马不撒手”“‘对,俺不卖了,你们走吧!’贵子下了逐客令”,说明贵子夫妇特别重感情;对跟了他整整七年,成了“家里的一口人”的这匹枣红马,在经过这次遭遇后,贵子会心有余悸,更不会再卖马了;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可以想其他代替的办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 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 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 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 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 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 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分享邓攸

  (2)他性格谦顺和气,喜欢与人交往,对待宾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略微有些敬媚权贵。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原文是“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句中“贾混”是镇军的名字,下文中的“混”是其省称,“混混”需要断开,据此可先排除A、C两项。另外,“攸不视”独立成句,不可与下文“曰”字连成一句,故可排除C、D两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曲解文意。“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错。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救济饥民。为此邓攸遭到弹劾。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增加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有:比舍,是邻居;重,看重;因,于是;称,称赞,分享。善,喜欢;无,无论,不分;一,一样,一视同仁;颇,略微。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较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较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需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邓庄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着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分享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需要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

  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

  15.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来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诗歌颈联来看,诗人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③从诗歌颈联和注释来看,当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无所作为,百姓只有髙兴而无愁叹,诗人为此而忧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错,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抓住关键词把握诗歌主旨,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首联,“架竹苫茆只数椽”是说这个老学庵很小“只数椽”,也很简陋“架竹苫茆”;“此生生计愈萧然”说明了愈来愈萧条窘迫的生活境况;尾联“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是说自己请了南村一个瘸腿的小孩,来帮他做点煎茶扫地的事情;因为“此生生计愈萧然”,陆游的生活也很窘困,或许他也请不起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力来帮他做些家务事。据此,可概括出“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故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少睡眠”,诗人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太平民乐无愁叹”,陆游所处的时代是金兵已经占领宋国的北方领土,宋国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太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内心一腔热血,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当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无所作为,百姓只有髙兴而无愁叹,诗人为此而忧虑,故而“少睡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并不断学习的道理,接着又用假设的语气“____________”,进一步指出木材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虽有槁暴 (2). 輮使之然也 (3). 渺渺兮予怀 (4). 望美人兮天一方 (5). 千树万树梨花开 (6). 瀚海阑干百丈冰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槁暴、予、阑干”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较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众说纷纭 难以置信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B. 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C. 莫衷一是 难以置信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 众说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

  A. 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B. 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

  C. 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D.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 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

  艺术世界。

  【答案】17. B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言人人殊: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众口纷纭”与“言人人殊”重复。同时,文意强调“得不岀一致的结论”,应选“莫衷一是”。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语境说《食经》是伪书,不吧、能做依据,应选“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意味深长强调“使人回味不尽”,与后文“回味不尽”吻合,应选“意味深长”。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的地步。语境说中国人对品茶的“描绘”达到境界,应用“出神入化”。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生”,因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均应放在句子较后,且“大千世界”在前,“生活”在后。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中国人”不是“艺术世界”。B项,语序不当,“完整的”应调到“一个”后;C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造成歧义。“艺术”应与“完整”对调;“一个”与“艺术”也不搭配,同时,是“一个艺术”还是“一个世界”?有歧义。故选D。

  【】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较相符、与上下文衔接较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下面是集平中学团委发往校广播站的一则通知的电子文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知

  各位同学:

  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校团委将于3月16日(下星期六)上午8点在校图书馆三楼活动室举行第五届学生“爱我中华”书法现场比赛,比赛设一、二、三等奖。欢迎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同学踊跃参加。敬请同学们于3月9日前去校团委办公室报名。

  集平中学团委

  2019年3月7日

  【答案】①删去“(下星期六)”;②将“学生”调到“书法现场比赛”前;③“有志于书法艺术”改为“有兴趣”;④“敬请”改为“请”;⑤“前去”改为“到”或“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通知中已有“3月16日”,删去“(下星期六)”更简明;“第五届学生‘爱我中华’书法现场比赛”语序不当,将“学生”调到“书法现场比赛”前; “有志于书法艺术”表述太大,不符合学生身份,改为“有兴趣”; “敬请”是敬辞,这里是学校对学生说话,改为“请”; 因为是在本校,“前去”会造成歧义,改为“到”或“来”。

  21.读下面这首题为“梦想”的小诗,仔细揣摩内容与句式,填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梦想是一缕阳光,①____;梦想是一阵春风,复苏你蛰伏的灵魂;②____,洗净你心中的铅华。梦想,她是旅途不灭的明灯,有了她,才有了迷茫征程上的方向;梦想,她是沙漠永恒的绿洲,有了她,③____。

  【答案】 (1). ①驱散你前行的阴霾 (2). ②梦想是一泓清泉 (3). ③才有了绝望人生中的希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连贯等能力。具体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中心词是“梦想”,内容要与之相关;①空前的比喻是“一缕阳光”,填写内容要与“阳光”协调;②空后是“洗净你心中的铅华”,根据“洗净”,可知应填写“清泉”之类;③空据“沙漠”“绿洲”可知应填写“希望”之类。

  【】句式仿写方法归纳1.研究示例,把握中心。明确要求,就是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例。如果所给例句是一段话或一节诗,就要找出它的中心;如果是一组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

  2.对应已知,把握结构。仿用句式的结构要求往往寓于已知条件即例句或上下文中,作答时需要明确要求仿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句子的结构类型如何。如果是对联,还应弄清句子中的短语类型、词性等。3.着眼特征,把握修辞。考纲指出了考生应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9种修辞格,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综合考查,考生要抓住例句特征,认真辨析,弄清其修辞格。4.品味语言,把握风格。不同的语境往往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考生只有认真品味题中给出的语句,分析其风格特征,才能够仿写出与例句语言风格一致的句子。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语文试题 高三联考
上一篇: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分享! 下一篇: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三模考试(哈师大附中)语文参考答案分享!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