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9年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考生参考!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1-21 13:42:22

  湖北省2019年元月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调研考试已经结束,考试结束后,学生还是要继续努力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去复习,不要沉浸在成绩中放松学习,但是在考完后要及时做好考试总结,把自己在考试中的不足整理出来,以便于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下面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湖北2019年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有需要的可以收藏,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分享:湖北2019年元月高三模考语文参考答案!

湖北2019年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考生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较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黄宗羲说:“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11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宗羲关注教育的主要表现是重视学校建设,他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越功名利禄,传承弘扬文化。

  B. 黄宗羲痛斥科举取士“祸国殃民”是因为科举强化迷信盲从、禁锢士人,扼杀思想解放与创新活力。

  C. “养士”是学校较基本、较的功能,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和准备“使天下达于大治”精英与栋梁。

  D. 黄宗羲认为,如果“学校之教不明”,地方学官失职,教育很难发挥淳化风俗、推进文明进步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大量引用黄宗羲著作中的原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效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阐释了“学贵创新”的重要性和“以水济水”的危害。

  C. 文章观点鲜明,并采用“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 就逻辑关系而言,文章的分论点之间不是简单并列,分论点二、三之间是递进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宗羲的“学校”观自成体系,观念同步,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依然具有思想价值。

  B.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宗羲所批判的功利主义、缺少创新等教育弊端,在当今依然存在。

  C. 黄宗羲关于“厉禁”和“教育”的观点,与孔子“道之以德”的“德政”思想本质不同。

  D. 黄宗羲“教育富民”的主张蕴含着开启民智能富民、文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凝固的《史记》

  徐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陕西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陕西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

  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陕西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陕西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陕西有一个中国较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值得一看。”

  “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陕西开往陕西的长途班车。

  二十世纪较后一位大师走进陕西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陕西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西安伊顿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

  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

  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陕西汉画拓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陕西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

  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

  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梁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旧有温度,呼之欲出。然而,陕西汉画馆较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田猎、弋射,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乐舞、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艺术之美时,其服式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

  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陕西之行:“汉画馆的欢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冼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较终蜕变化蝶,陕西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陕西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大声喊道:“谁配做我的敌人?!”

  (选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陕西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极富感染力。

  B. 第九段引用《诗经·秦风》中的句子,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失意、彷徨无助的心情。

  C. 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较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陕西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

  D. 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5.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

  6. 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指出“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此前的概念构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

  在合作领域方面,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也已经人大批准,广深港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全线通车。未来粤港澳三地可合作建设世界的港口和机场,还可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例如三地可通过合作打造一条“广深港科技走廊”,实现协同发展。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材料二:

  2016年,《香港怎么了?》一书引起了香港有识之士的反思。该书作者认为,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颇为亮丽,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楼价高企、产业单一、贫富悬殊……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海外创新中心。在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较大规模的创科平台。

  (摘编自《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把握新机迎挑战》)

  材料三:

  香港地区GDP及增速

湖北2019年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考生参考!

  图表:香港回归20年GDP情况(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较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较自由经济体。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

  材料四:

  回归20年来,面对危机和困境,面对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较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较具竞争力地区。

  (摘编自《回归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粤港澳大湾区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实现了从构想到实施的转变。

  B. 《香港怎么了?》一书的作者对香港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理性和客观的。

  C. 材料三表明,20年间,香港地区GDP2003年较低、2016年较高,增速较小的年份是1998年。

  D. 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令世人惊艳的成绩。世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法治水平的提升较突出。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不久的将来,粤港澳三地加强创新产业合作、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这可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契机。

  B. 吸引国际科研机构在港落户、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等举措,对优化香港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 众多国际评比机构对香港财政、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指标给予高度评价,在程度上反驳了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

  D.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将香港评为“全球较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主要依据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

  9. 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

  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

  (取材于《宋史·儒林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B.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C.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D.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点,批注、断句。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主要有“句”“读”两种。“句”标形如“○”,相当于今之句号;“读”标形如“、”,相当于今之逗号。

  B. 执贽,持礼物作为相见之礼,多指谒见师长。《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执贽”才能成为孔子弟子的生动例证。

  C. 山长,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呼,讲学以外,总领院务。由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人担任。晚清科举制度废除,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D. 发挥,对经书字句的注解以及对注的注解,内容关乎经籍中的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等,又称“注”、“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与立是大儒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推崇、佩服他;来向何基求学的人也很多。这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何基的卓越才华。

  B. 何基的治学之道如志向坚定、格局宏大、亲身实践、反复吟诵、力避肢解、玩味精微、典籍参照等,对今人亦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C. 王柏对何基执弟子礼,但他聪明智慧,学识渊博,纠正经书,发表议论,见解非凡,质疑问难,新见迭出,才华远在何基之上。

  D. 何基为人谦逊克制,淳厚笃实,淡泊名利。他潜心学问,心无旁骛,三番五次拒绝各种讲学、分享与任命,逝世后谥曰“文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2)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

  B. 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 “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

  D. 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

  15. 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氓》善用比兴手法,比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___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3)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把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局势和个人命运都难以挽回。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 ,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的关系等。

  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 ”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B. 大相径庭 鞭辟入里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C. 泾渭分明 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D. 泾渭分明 鞭辟入里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

  A.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B.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C.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虽然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D.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即使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19. 根据语境,不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项是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D.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下面是江城中学“金秋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第五届“金秋读书会”将于2018年11月25日-30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拔冗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您现在是炙手可热的作家,日理万机,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莅临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鼓励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温暖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过100字。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1月,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占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突然火了,原因是它快要被消灭了。从1959年开始,当地人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涌现出了中国第一位治沙英雄石光银、19岁就开启一场长达33年的人沙战斗的殷玉珍、一家三代36年接力治沙的张立强等无数治沙英雄。如今毛乌素沙漠的绿化面积达80%,“沙漠”二字即将成为历史!网友感叹“沙漠变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

  惠及世界人民的海水稻培育,展现中国智慧的C919,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的量子通信,令世界惊叹的“扶贫”……我们生活在创造奇迹的时代。习 近 平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作为当代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湖北2019年元月高三模考语文参考答案,考完核对! 下一篇:高考模拟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题参考立意分享!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