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分享!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20 13:58:35

  很多学校的高三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考试,以便于掌握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下面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有需要的学生可以收藏练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分享: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参考答案,考完核对!

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分享!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客观题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工整的写到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西安伊顿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较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持平,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西安伊顿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 6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整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较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较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较为复杂。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效益当然也是。

  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铸造着新的辉煌。

  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直接抒发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之情。

  C.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增强,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D.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5.文章第三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6.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走进塔里木,作者收获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p#副标题#e#

  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共19分)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陕西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陕西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总管,兼陕西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陕西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刚上任、刚到任。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

  B.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陕西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5分)

  11. 下列句子中,所用典故与表达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借用“尽西风、季鹰归未?”的典故来表达季鹰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其有家难归的同情。

  B.《泊秦淮》中,杜牧借用《玉树后庭花》这首南朝亡国曲,揭露与鞭挞晚唐统治者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行为,表达诗人对风雨飘摇朝政的担忧之情。

  C.《马嵬·其二》中,李商隐借用“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莫愁”这一农家妇形象,表达诗人对唐玄宗爱情悲剧的讽刺及惋惜、同情。

  D.《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小雅·鹿鸣》这种古时君王宴请群臣的宫廷乐曲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和期待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陕西。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2.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陕西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出一个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的场面。

  C.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D.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14.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3小题,共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用“ , ”两句诗来反映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2)《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年华逝去的诗句是“ , ”。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需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用心躁也。
#p#副标题#e#

  第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9分)

  我国造酒技术 。古人较早造酒是用稻米发酵,即将稻米中的淀粉发酵,酿造成酒。古人是聪明的,他们 ,想到既然稻米中的淀粉能够发酵变成酒,那么其他含有淀粉的粮食作物也能够用来酿酒。于是,他们便利用谷子、小麦、大麦、高粱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来酿酒。随着造酒原料的逐渐丰富和造酒技术的改进发展,酒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较终有了今天 的酒。

  ( ),葡萄就是其中较主要的品种。关于葡萄酒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历来都没能达成共识。有证据表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酿造葡萄酒和采收、栽培葡萄的清楚的情景。

  那么,葡萄酒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在汉代。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看到“宛左右以葡陶(即葡萄)为酒”,于是,便将此酿酒技术带了回来。我国从此有了葡萄酒。到了唐代,葡萄酒在我国 ,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句,便是形象反映。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源远流长 融会贯通 琳琅满目 沸沸扬扬

  B.源源不绝 融会贯通 形形色色 沸沸扬扬

  C.源远流长 触类旁通 形形色色 风靡一时

  D.源源不绝 触类旁通 琳琅满目 风靡一时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除粮食作物外,水果也是重要的造酒原料。

  B.水果是除粮食作物外的重要的造酒原料。

  C.粮食作物和水果都是重要的造酒原料。

  D.造酒原料不仅有粮食作物,更有水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采收、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清楚的情景。

  B.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清楚的情景。

  C.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酿造葡萄酒和采收、栽培葡萄的情景。

  D.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共9分)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整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 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 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 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增强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增强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22.下面是一则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5分)

  由我省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面向征集稿件。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秀美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省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和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23. 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过100个字。(5分)

2019年高考(120)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元旦前夕,习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贺词中的一些句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一诺千金。

  以上这些金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语文试题 高三
上一篇: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参考答案,考完核对! 下一篇:2019年衡水中学高三四调文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可详细参考!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