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答题模板)!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9-08-21 16:42:10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答题模板)!很多同学在写这一类题的时候都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取得,不过同学们不要担心,同学们可以做一下本篇文章中的练习题,看看解析,寻找思路。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详细的资料,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答题模板)!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答题模板)!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参考答案】

  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为两问,“寒菊”的形象分析,“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诗人借寒菊表达的情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诗名有咏菊,但菊花实为自已的真实写照,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答题策略:

  【提问角度】

  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XX形象?有何作用或者意义?

  2.XX诗句体现了某物象的怎样的特征?

  3.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其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较后,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它具有XX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或抒发了XX的情感或追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华 下

  司空图

  故国春归来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注】华下:即华州(今陕西华县),作者曾旅居华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诗人梦中回到故乡,可故乡太远了,实在找不到边际。

  B.诗的第二句写一觉醒来,眼前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美,可惜是“别人家”。

  C.诗的三、四句写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残灯一盏,照着窗外落花。

  D.作者用“孤枕”“残灯”“落花”等意象,将深秋环境的凄凉写得逼真形象。

  2.试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请简要作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

  陆 游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

  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

  鱼飱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注)胡:中国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飱:同“飧”。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较长,交代了带猫回家的原因及结果,更流露出作者抑制不住的兴奋、满意之情。

  B.“昼眠共藉”“夜坐同闻”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人猫相依、孤苦而又温馨的画面。

  C.“策勋何止履胡肠”一句赞扬了猫的功劳,诗人觉得它简直堪比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士兵。

  D.较后一联是说猫捕鱼虽少,但整日不辞辛劳,而不去捕蝶嬉戏,也可算是无愧于主人了。

  4.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猫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独 坐

  [明]李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5.这首诗意象丰富且颇富象征意味,如第二联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带有季节性特点的意象,展现出诗人终年独坐的情景。

  6.标题“独坐”一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一、

  1.D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深秋”错误,诗中已点明是“春归”。

  2.对比。诗的前两句梦中回到故乡与现实中回不了故乡形成对比,梦中家乡春光大好与醒来“别人家” “小栏高槛”的凄凉形成对比,将诗人怀念故乡之情抒发得十分真切。虚实结合。梦中回到故乡是虚写,梦醒眼前却是“别人家”是实写。(想象亦可)借景抒情。室内只有残灯一盏,窗外还有纷纷的落花,环境的凄凉冷落,表达了作者苦闷、惆怅、孤独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亦可)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诗的前两句梦中回到故乡与现实中回不了故乡形成对比,将诗人怀念故乡之情抒发得十分真切;梦中回到故乡是虚写,梦醒眼前却是“别人家”是实写,诗歌虚实结合;室内只有残灯一盏,窗外还有纷纷的落花,环境的凄凉冷落,表达了作者苦闷、惆怅、孤独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

  二、

  3.D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较后一联是说猫捕鱼虽少”错误,原文是“鱼飱虽薄”意思是:虽然喂给猫的鱼食虽少。故选D。

  4.陪伴作者,给人温暖;勇猛善战,功绩非凡;不求待遇,尽职尽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猫的形象”,然后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概括其特点。本题中,从“狸奴乃肯伴禅房”可见:陪伴作者,给人温暖;从“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能看出猫的勇猛善战,功绩非凡;从“鱼飱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可见:不求待遇,尽职尽责。

  三、

  5.春风(暖风) 秋月(凉月)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意象特征的题目,注意题干中提到的“季节性”的意象,从诗中“暖风”和“凉月”可以看出是“春风”和“秋月”,一个春秋代表一年,正和后面的“终年”吻合。

  6.全诗抓住客居他乡时极平常的情景写自己的孤独与坦荡,深刻抒写自己对来客的渴望,对朋友的思慕,对家乡的怀念,对生活的信心。

  【解析】 这是一道结合诗歌的标题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结合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根据诗中的“无人问落花”可以看出“孤独寂寞”,根据“客久”可知孤独寂寞的原因是“长久客居他乡”,根据“朋来不忆家”可以看出“朋友来的喜悦之情”和之前的“思乡之情”。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答题模板)!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关注云南秦学教育网。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高考: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试题分析)! 下一篇:高考议论文结构技巧分享!附范文!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