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分享!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0-10 10:04:31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的改革之一,这个改革考生们要重点关注一下,下面伊顿教育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改革背景以及改革内容,高三的学生们可以收藏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便于记忆背诵,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分享!

  一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东晋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439年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拓拔珪的汉化改革

  ⑴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⑵措施:(政治、经济、文化)

  ①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

  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③仿汉制设官制,重用汉族儒生,完备机构

  ④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⑶意义

  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机构日益完备,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

  北魏的行政体制

  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产生两大矛盾,即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和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阶级矛盾)

  4、北魏统一后面临复杂的社会矛盾

  ⑴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①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②赋税制度混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

  ⑵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⑶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居农耕;建立政权定都平城)

  2、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

  3、拓跋珪的汉化改革,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4、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5、鲜卑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宗主督护制)

  6、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
#p#副标题#e#

  二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陕西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一)前期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1、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均田制

  1)主观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3)内容: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的徭役和兵役。

  4)性质:封建土地制

  5)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强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均田制的局限性

  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控制的土地有限)

  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3、设立三长制:

  1)目的:

  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

  邻长——里长——党长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征收赋税,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分享!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征收赋税和徭役。

  4、推行新的租调制

  ①内容: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数量的租调

  ②含义:

  租是农民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纳数量的粮食;

  调是每年向政府交纳数量的绢帛

  ③作用:

  A、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B、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的租调收入。

  (二)中后期

  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1、迁都陕西

  (1)原因

  1 、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2、 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农民起义年年爆发。

  (2)迁都陕西的意义

  A、使得陕西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增加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全方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禁止官吏贪赃枉法。结果使吏治有所好转。

  ②推行均田令。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进,它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执行。

  ③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增加了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推行新的租调制。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人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⑤迁都陕西。使陕西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增加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

  ⑥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四改革的影响

  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

  1、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原因

  ①改革适应了中原文明的需要,有利于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恢复和发展。

  ②均田制给农民以土地,租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积极性大大增强。

  ③三长制限制了对农民的剥削

  (2)表现

  ⑴农业生产发展

  6世纪初年,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还要多出一倍。

  ⑵手工业日益活跃

  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现青瓷

  ⑶商业日趋活跃

  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

  (4)影响

  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中历史
上一篇: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过程整理分享,高三学生参考! 下一篇: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8-2019学年二测报名通知,考生注意了!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