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有哪些?考生值得收藏!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09-13 09:43:54

  我们学习语文课文时,老师经常会提到这块的景物描写是作者在借景抒情,那么,学习了那么多课文,大家知道借景抒情的呈现方式有哪些呢?下面伊顿教育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参考学习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有哪些?考生值得收藏!

  (一)全篇运用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

  例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已无需表白一句,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

  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种类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景物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

  (二)局部运用

  有的文章,作者以叙事为主。随着事件的发展,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社戏》在经历家人不让我去看戏,后来终于同意“我”去之后的一段描写: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这段文字,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加粗),以声音之清越、色彩之明丽、速度之轻快、气味之清香、月色之朦胧、山形之活跃,表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喜悦、急切之情。

  穿插在叙事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表达的,都是事件中人物的情感。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考生
上一篇: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是什么关系?情感对景物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如何增强初中语文成绩?有哪些方法?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